如何做不后悔的选择

返程路有阻,成长不受阻!

年前德拓大学在北京开展了一次线下分享活动,在北京的三年二班的同学们积极参加了此次分享活动,教务长周自强周老师也对大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分享。

以下是基于本次线下活动总结的干货!让我们一起学习吧!

上次在广州2天上课(传送门了解课程),临走前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个点,是方案智慧中的一个小工具,我忘了它有没有具体的名字,不妨称之为“优势萃取法”

我们总是会面临选择,而选择意味着妥协和放弃。当我们作出选择,我们就必须接受其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放弃了其它选择中的可取之处。有时候就是这种情况让人无法下定决心,或者即便下了也总是心中抱有遗憾。但“优势萃取法”可以让我们避免这样的情景。

优势萃取法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列举多个方案在用户体验方面的不同纬度,并通过比较用户在这些维度上的偏好来选择最佳方案。

举个送礼的例子。

我们在生活或工作中,经常要给人送礼。站在收礼人的角度,评价礼物的好坏可能有这么几个维度:

1、物品本身的价值;

2、个性化;

3、实用性;

4、私密性。

假设你有三个选择,一是1000块钱,二是一箱水果,三是有对方照片的定制相框。

第一阶段,站在对方的角度,我们给每个选择的每项维度按“高/中/低”排序,如下表。

我们可能基于不同的条件,如预算、对方和我们的关系或准备便利性等进行选择。

通常,我们选择完后就开始执行。但给我最大启发的是“优势萃取法”的第二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再次审视其它方案的优势维度,并问“为什么在这点上人们更喜欢它”?我们需要找到人们内心深处的偏好动机,并考虑“我如何在我现在的方案中进行设计,以最大程度的满足这种偏好?”

还是上面的例子。假如你选择了现金,它的价值和实用性最高,但没有个性。我们要问的不是“如何让现金显得更有个性?”,而是“为什么人们希望自己收到的礼物带有个性化?”可能是因为这显示出对方的与众不同,也可能是因为对方能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用心。

于是,我们并不是简单的把钱往对方手里一塞了事,而是要考虑“如何让钱体现出对方的与众不同?”或“如何让送红包这件事体现出我们对他们的用心?”

如果我们知道对方是某个品牌的忠实用户,也许我们送一张该品牌等值储值卡;又或者我们设计一下送礼的场合以及言辞;又或者在其中加入一张我们亲笔写的卡片,这都会让简单的“塞钱”变得更为人性化。

同样,如果你选择了更朴实的水果,或更讨好的相框,我们也可以通过问“为什么人们希望得到价值更高的礼物?”、“为什么人们希望(或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收到了礼物?”来改善礼物本身以及送礼的过程。

这个例子的目的是让你了解思考的过程。

在工作中,我们可能需要改善一个产品,提交一个方案,策划一次活动。没有一种单独的方案是完美的,我们会基于我们认为最重要的要素来做出选择,但如果更进一步,我们能从其他落选方案中萃取出各自的精华补充到选定方案中,我们的选择就会几近完美。在这里,首要问题不是“如何实现……”,而是“为什么人们会喜欢……”。探究对方的感受,而不是事情本身。

这就是我从“方案智慧”中领悟到的要义。

再来聊聊如何真正的“学以致用”。

一本书,一次培训,要想一次掌握其100%的知识并不现实。但我们总可以找到一个点,对我们有所启发。我们只需要在实践中,去尝试那个方法、复盘、再尝试,我们就能改善我们的工作。

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一书中提到:

真正聪明的人是能够融汇跨领域的知识并熟练运用的人。

我们的学习和实践即是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把我们在各种学习机会中理解到的智慧用于实践,每个人都能成为解决复杂问题的高手。

也正因此,在德拓大学的学习期间,我们不仅给同学们设置实践作业,还会定期举办线下交流,分享收获,解决困惑。

1月11日,本学期的第一次小组活动在北京拉开帷幕,我们将个别同学的问题案例整理分享,并且加上我的一些点评和看法,希望可以帮助更多遇到类似问题的你。

同学A:喵喵

问题事件:“如何做好一场培训”。

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我并不是一次就顺利跑通的,而是和同事反复推翻,重来过很多次。主要是卡在核心问题的定义上,如何准确的表述并且团队之间达成一致,是我认为最难的一个环节;

再一个困难点就是准确选择合适的工具。KF技术虽然有4个“智慧工具”,但并不都具有普适性,要根据问题的性质来判断使用哪个工具,因此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在选择和尝试工具上,也花费了不少时间。

除了困难,当然也收获了新的认知,主要有两点:

1、从KF工具的使用:4个工具要灵活使用,不一定要都用,也可能要一个工具运用很多次,根据问题来决定;

2、从自我提升的角度:思维要发散,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思维,要在各个利益相关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能避免主观臆断和对问题的认知不全面。

点评

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是探寻问题根源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拿培训来举例,它涉及到的相关方/客户就包括:

1、人员所在企业/部门及其领导;

2、学员本身;

3、讲师。

而他们对培训的诉求并不相同,大致可能包括如下:

基于不同的企业和受众人群,相关利益方的诉求并不相同。但一个优秀的培训项目,它应该满足各方的核心诉求,以实现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

培训的组织者,有时会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有时又会忽略某一方面的考量。比如,培训机构往往以“如何把课程卖出去”为出发点,而HR部门往往会倾向于满足老板的意愿,而忽略从学员的学习效果出发来规划培训的策划与运营。

课程中利益相关方的表格提供的就是这样一个思考工具。

同学B:老雷

问题事件:“线下客户培训效果差”。

原本老板不认为培训效果不好会对公司产生多大的影响,但当我用KF的方法把这个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后,最后导致的结果也明确的摆在老板面前时,这才引起了他对于这个问题的重视,并且批准了我的改善计划,获得了预算。

我是觉得这个工具是非常有用的,但是需要反复的用,这次在做的过程中,主要有这三点困惑:

1、优先智慧–标准难提炼;

2、思维智慧–提炼核心难,很难避免主观判断;

3、原因智慧–提问难,找到关键信息点,不会提问;

另外在在工具的使用方法上,我还总结了一个使用流程:

1、认真陈述问题

2、耐心听同事说

3、考虑利益相关方的感受

4、发散的去探究问题的特性

5、收敛的去厘清特性的关系

6、找准问题的关键

7、探究问题存在的本质

8、有针对性的去制定解决方案

同时,我还总结了4句话,也是我使用KF方法的几点心得:

1、思维智慧、优先智慧、原因智慧是一个组合拳,颠覆你的固有思维;

2、把自己的经验用KF思维技术去修正和确认;

3、让自己的思维成为团队的共识;

4、多种方式的组合应用提升自己的决策效率;

5、大家可能都会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KF方法这4个工具是一个体系,需要完整的使用,但其实不然,需要根据问题的特性去选择适合的工具。

点评

如果你是一位有上进心、主动的管理者/员工,雷同学的分享也许能够帮助大家解决一个问题:“我该如何说服领导接受我的方案?”

领导掌握着我们不掌握的信息,也比我们有更多的具体经验,如果我们和领导的意见有所分歧,思维智慧中的脉络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武器。

它的作用可能有这些方面:

1、 有助于我们站在上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避免因为站位带来的思想盲区;

2、 有助于让你和你的上级同频。如果你的领导是一个推崇系统性思考、审慎决策的人,你可以在他的面前展现这样的脉络图;如果你的领导是一个推崇一针见血、基于直觉和经验决策的人,这样的分析过程可以让你找到真正的“决策点”,让你的汇报言简意赅;

3、 你还可以通过这样的脉络图,去弥补你和上级之间的信息和经验不对称,你可以通过“我也考虑了这方面的因素,但我不太了解其中的情况和经验,所以不好做判断”这样的表述,来获得你想要的信息。

同学C:小珺

问题事件:妻子的创业项目,合作方签了意向合同,但迟迟不能将正式的合同落地,同时投资方要求资金回报。

并没有完成对这个问题的分析,一直在寻找解决方案,但因为一直以来无法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式,不到问题的根源,因此一直在原地打转。

收获:意识到以上“痛点”。

点评

在创业公司或创新项目中,最经常遇到的场景就是“业务卡壳”——某个我们抱有很大期望的项目无法推进。

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见山开路,遇水搭桥”。但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导者,或者任何希望能够在未来成为领导者的人,需要养成“推出画面看画”的思维习惯。

在小珺所描述的场景中,我们可以用到的工具,还是“利益相关方”的思考方式,但我们会退得更远。我们不去考虑这个项目所在城市的具体情况,代之以思考:

1、为什么一个城市需要这样一个项目?

2、谁需要?

3、他的诉求是什么?

如果我们能够完成这样一张表格,再结合到具体的落地城市,去进行对照,也许就能找到破局点。

同学D:小毕

问题事件:“因项目需要,要扩人时候受到来自上级领导的阻碍。(上级领导不是主管领导,认为上级领导是因为感觉自己的能力强,会威胁到他的位置,才不同意的)。”

这位同学陷入问题的本身,表示这个问题不可解决。

点评

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场景,你会如何思考和推动业务前进?

当我们执著于认为只有一个办法能够解决问题、而这个办法又被某人(这个人往往是我们的上级或长辈)否定的时候,我们会感到自己被逼入绝境。这时要走出来,靠我们的固执可能不行,靠对方某一天突然“醒悟”也不靠谱,只有靠自己。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借助课程中的这张表格:

这张表格,提供了一种突破我们思维局限的工具。它的核心在于:即便受制于如此众多的条件,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让我们达成目标?

有时候,把我们逼入绝境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突破我们自己的边界,这也是德拓大学的理念。

在同学们的分享中,多次提到了KF工具的选择问题,分享一个工具使用场景图给大家,以便参考:

最后。不要因为要学而学,而是要抱着提升自己的最终目的去学习。并基于自身情况将每一个学过的方法,通过不断练习与强化,最终将工具内化成为自己的习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