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创新 | 用数据的力量完成数字政府变革

联合国近日发布的电子政府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从2018年的0.6811提高到2020年的0.7948,排名升至全球第45位,比2018年提升了20位,取得历史新高,达到全球电子政务发展“非常高”的水平。

本次排名的大幅提升,与我国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大力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的决心与行动密不可分。作为数字中国建设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字政府也是新时期电子政务发展的更高级目标,各地区、各部门都高度重视并探索推动数字政府改革,将其作为引领数字化时代政府改革与治理能力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推动政府治理从低效到高效、从被动到主动、从粗放到精准的转变。

在这过程中,数据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政府也在多个地区成立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明确政务数据统筹管理机构协调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工作职能。

本文将结合德拓在数字政府领域的实践经验,分享运用数据完成数字政府变革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以终为始,业务创新与数据工程不可割裂

近年来的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很多知名度高、建设成果显著的项目往往都有一个响亮、易懂的名字,比如上海的“一网通办”、浙江的“最多跑一次”、广东的“粤省事”等,我们通过字面意思或者简单理解,就能知道这些项目要做什么,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不少政府建设的智慧XX或者XX大数据平台,有时候做完了却难以让人感受到成效,管理上没有提高效率,服务上也没让老百姓产生获得感,难道是名字取得不够朗朗上口吗?

名字当然不是决定成败的因素,但这反映了一个现象,就是有业务驱动的数据工程往往更容易见到成效。

在数字政府建设初期,由于业务侧的驱动不清晰,很多地方会盲目地开始数据工程建设,将多维度的数据从物理层面融合在一个平台上,做成了大数据平台,最后也仅仅只做成了大数据平台。

而无论是“一网通办”还是“最多跑一次”,从一开始就很明确地表达了要做什么,就是让老百姓去政府办事的时候不用反复跑、到处跑,那我们就可以很有目的性地去寻找和归集便民服务相关的数据,并基于业务流程的需求开展数据治理、分析等相关工作,这样做出来的成果,在概念遍地走、应用不常有的政务市场,当然能够脱颖而出,名声斐然。

因此,想要在数字政府变革中发挥数据的力量,一定要让业务去「驱动」数据工程。

步步为营,场景迭代无惧试错

我们接触过很多政府客户,其实相当一部分领导都能意识到业务创新的重要性,但他们面临的恰恰就是“不知道要做什么”的问题,既然业务上想不明白,那就只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数据工程上面

我们通常把这种问题归纳为应用场景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意味着没有人能准确地去描述应用场景“是什么、该如何实现”,这其中的风险,使得各承建单位都在潜意识里去回避应用场景的问题——没人知道就干脆不去做。

然而场景的落地是数字政府变革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其核心的解决思路就是建设模式的转变,让场景的快速迭代与不断试错成为常态,这种转变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